機械產業全球展望與知名工具機品牌市場趨勢
7/12於福華大飯店,LCIA邀請到三位重量級嘉賓,以「機械產業全球展望與知名工具機品牌市場趨勢」為主題進行分享,當天參與的會員和現在的天氣一樣熱情如火,讓現場氣氛十分熱絡。
首先揭開序幕的是「工研院 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」熊治民副組長,為大家帶來的主題為「因應淨零排放需求的工具機技術發展趨勢」,由於工具機用電碳排放是產業製程碳排中的主要來源,對此熊副組長表示「能源轉換、能源高效、循環應用」是實現低碳製造的三大重要策略與途徑。另外,熊副組長除了帶領大家了解實現低碳製造的重要策略與途徑外,分享多個台灣與日本工具機廠商分別如何實現節能減碳與案例。例如:
• 日本 :建議以多元方法實現節能,並透過創新技術實現碳中和及實現淨零排放的主要途徑。
• 台灣 :將智能方案導入,優化技術及改良機械的結構設計,透過數位分身的方式,利用虛擬環境精準預測加工的時間及品質。
最後熊副組長幫大家總結關於工具機低碳製造的五大方案,包括工具機本身的效能和品質,關鍵組件的耗材減少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,能源技術的回收在利用,物聯網和數位分身的智慧科技使用,及輕量化材料的應用。
▲ 工研院 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熊治民副組長 :因應淨零排放需求的工具機技術發展趨勢
接著登場的是「玉山銀行私人銀行暨財管事業總處」邱泰澄資深經理分析「國際貨幣走向&結合地緣政治與時事」。地緣政治左右經濟,間接影響匯率,而供應鏈轉移又是最明顯的現象。邱經理從與大家最切身的新聞時事聊起,講述周邊國家的政治政策狀態如何影響經濟,像是韓戰、越戰和台灣問題都是發生在邊緣地帶,不管是侵略他國的陸權還是控制商道的海權,都會因為經濟和環境的改變,造成供應鏈轉移。而中美貿易戰與晶片戰除了使企業被迫選邊站外,在技術、設備及人才方面也受到限制,間接影響貨幣經濟政策走向,造成全球供應鏈大風吹。另外更談及現在最夯的AI技術如何帶動工業革命,以及未來的展望,亦提到了在現下局勢中的因應之道,企業領導者應扮演外交首長的身分,移厰前掌握地緣政治思維,方法包括分散產地求穩不求快,開啟員工國際視野,提升跨文化能力和做好財務規劃。
▲ 玉山銀行 私人銀行暨財管事業總處 邱泰澄資深經理 :國際貨幣走向&結合地緣政治與時事
最後一場備受矚目的是「全球工具機品牌DMG MORI」的陳士彥業務經理,跟大家分享「全球市場趨勢&台灣綠色供應鏈如何因應歐洲CBAM產生的影響」。陳經理解釋目前碳排交易制度的全球市場趨勢,以往京都協議書時期主張由上而下的減量,強調獨立的市場,而現今的巴黎協定主張由下而上的減量,變得更為自主,不管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做,並且強調混和的市場。為了讓全球升溫控制在1.5度的目標,「碳定價」因此誕生。「碳定價」又分為兩大市場。
• 強制性市場:
一、超過即付費 :代表國家有歐盟、中國大陸、韓國及美國
二、排放即付費 :包括瑞典、芬蘭、新加坡、日本和臺灣
• 自願性市場:
包含企業自願執行,並由公正第三方驗證後得到的碳權,以及企業內部自我訂定碳排放的價格,以促使碳排放量上的自我節制。
陳經理更帶領大家認識DMG MORI在環境廢物管理和環保措施等各方面又是怎麼做到,像是設立實施和監測氣候相關措施的專門部門,積極引進太陽能發電設施,採用生質能發電系統,以及製程整合、自動化和數位轉型成為綠色供應鏈等,在後面的Q&A,陳經理也熱血地補充提到,在過去自身親自投入機台調整的技術經驗,深刻地了解到 『管理』 的重要性,台廠能透過在管理面的積極性與準確性的要求,搭配機台與刀具,台廠也能夠做出如同日廠與德廠的精準度表現。這是我們可以持續努力的目標。讓場內每個人都聽得欲罷不能,期待下一次LCIA的活動。
▲ 全球工具機品牌DMG MORI 陳士彥業務經理 :全球市場趨勢&台灣綠色供應鏈如何因應歐洲CBAM產生的影響